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基础信息
拼音yi mu san zhuo fa,yi fan san tu bu
注音一 ㄇㄨˋ ㄙㄢ ㄓㄨㄛ ㄈㄚˋ,一 ㄈㄢˋ ㄙㄢ ㄊㄨˇ ㄅㄨˇ
感情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捉发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苦中作乐(意思解释)
- 夸大其词(意思解释)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释)
- 一视同仁(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结党营私(意思解释)
- 明争暗斗(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逆来顺受(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为虎作伥(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豁然开朗(意思解释)
- 末大必折(意思解释)
- 过五关斩六将(意思解释)
- 进退维谷(意思解释)
- 一枕黄粱(意思解释)
- 不言而喻(意思解释)
- 三月不知肉味(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攀龙附凤 |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直截了当 |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1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2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鱼死网破 |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乱作一团 |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
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有风有化 | 谓有教育意义。 |
落荒而逃 |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
踵事增华 |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
还淳反素 | 同“还淳反朴”。 |
照猫画虎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伏法受诛 |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