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安内攘外 |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驾轻就熟 |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
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 |
皮松肉紧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貌合神离 |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