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行离的成语故事

拼音mào hé xíng lí
基本解释见“貌合神离”。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疏,貌合行离。”
暂未找到成语貌合行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貌合行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含辛茹苦 |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不可胜举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
严刑峻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
大惑不解 |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
拂袖而去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夫唱妇随 | 《关尹子 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 |
饿虎吞羊 |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