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的成语故事


巧言令色

拼音qiǎo yán lìng sè

基本解释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出处《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巧言令色的典故

传说舜帝时期,皋陶和禹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大事,皋陶认为按先王之道处理政务,大臣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作为帝王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待人宽厚仁慈。禹补充说还要知人善任,有智慧的人才能用人得当,不会害怕那些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巧言令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浑然一体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急中生智 唐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君,然敌则气生,急则智生。”
不折不扣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干干脆脆 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香草美人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快心满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