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安危的成语故事


存亡安危

拼音cún wáng ān wēi

基本解释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出处《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暂未找到成语存亡安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存亡安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突飞猛进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自强不息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仰屋著书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以毒攻毒 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