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无愧的成语故事


俯仰无愧

拼音fǔ yǎng wú kuì

基本解释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暂未找到成语俯仰无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俯仰无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齿牙为祸 《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短褐不全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老实巴交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姹紫嫣红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