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世冤家的成语故事


夙世冤家

拼音sù shì yuān jiā

基本解释亦作“夙世冤业”。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②昵称所钟爱的人。

出处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下卷:“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石介。’”


夙世冤家的典故

传说夏竦被罢免宰相位后,因为他看到石介进的《德颂》序中有“追竦白麻,无不喜悦”等话语,于是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于是他设立水陆道场,经常在旁边设立一个牌位,上面写着:“夙世冤家石介”,借以泄愤。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夙世冤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及时应令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绰有余裕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大开方便之门 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恶醉强酒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珍楼宝屋 《渊鉴类函·佛寺三》:“唐高力于来廷坊建佛寺,珍楼宝屋,竭尽国资。”
湖光山色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