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薮的成语故事


逋逃之薮

拼音bū táo zhī sǒu

基本解释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暂未找到成语逋逃之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逋逃之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声不响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天旋地转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疾如旋踵 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鬼怕恶人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之死靡二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指天誓日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