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的成语故事


一言以蔽之

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基本解释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言以蔽之的典故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计305篇,成书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一直受到很高评价。孔子曾经编撰《诗经》时评论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作者的思想是完全纯正的,没有邪恶的东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言以蔽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闳意妙指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二话没说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李代桃僵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说一不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鸿鹄将至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擦肩而过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刀耕火种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