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敢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见义勇为”。
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例子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明史·伍骥传》
基础信息
拼音jian yi gan wei
注音ㄐ一ㄢˋ 一ˋ ㄍㄢˇ ㄨㄟˊ
繁体見義敢為
感情见义敢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勇于做好事。
近义词见义勇为
反义词见义不为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艺高人胆大(意思解释)
-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意思解释)
- 靡所底止(意思解释)
- 无时无刻(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画地为牢,议不入(意思解释)
- 不可磨灭(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牛骥同槽(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释)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意思解释)
- 神不知鬼不觉(意思解释)
- 牛头不对马嘴(意思解释)
- 现实主义(意思解释)
- 强人所难(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强颜欢笑(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新仇旧恨 |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咄咄逼人 | 1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2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
一枕黄粱 |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
将错就错 | 将:依顺;顺从;就:迁就。既然错了;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 |
滥用职权 | 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
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