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心灭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出处语出《庄子 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例子仆之驰骛于博杂也久矣。近稍知向里,自悟溺心灭质之为病。乃欲发愤而刊落之,然亦自悔其岁月之晚矣。明唐顺之《与莫子良主事》
基础信息
拼音ni xin mie zhi
注音ㄋ一ˋ ㄒ一ㄣ ㄇ一ㄝˋ ㄓˋ
繁体溺心滅質
感情溺心灭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伪装自己。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逴俗绝物(意思解释)
- 春风化雨(意思解释)
- 形影相顾(意思解释)
- 鹤立鸡群(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杀鸡取卵(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汗牛充栋(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节哀顺变(意思解释)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孝子贤孙(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意兴索然(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释)
- 千里命驾(意思解释)
- 意惹情牵(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离心离德 |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
一无所有 |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
有胆有识 |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弦外之响 | 比喻言外之意。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绰有余裕 |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经纬天地 |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可有可无 |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无微不至 |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