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河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基础信息
拼音qi tun he shan
注音ㄑ一ˋ ㄊㄨㄣ ㄏㄜˊ ㄕㄢ
繁体氣吞河山
感情气吞河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气势雄伟。
近义词气吞山河
英语be full of daring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费尽心思(意思解释)
- 亦复如是(意思解释)
- 门当户对(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富贵骄人(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学而时习之(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头面人物(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欧风美雨(意思解释)
- 诸如此类(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他山之石(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烽火连年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鼠凭社贵 |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气充志骄 |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
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对牛弹琴 | 1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2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
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黄卷幼妇 | “绝妙”二字的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