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共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出处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
例子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这是小人们众目共睹。只银子数目多少,小人不知。”
基础信息
拼音zhong mu gong du
注音ㄓㄨㄥˋ ㄇㄨˋ ㄍㄨㄥˋ ㄉㄨˇ
繁体衆目共覩
感情众目共睹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众目共视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来去无踪(意思解释)
- 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反求诸己(意思解释)
- 裾马襟牛(意思解释)
- 褒善贬恶(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阳春白雪(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轰轰烈烈(意思解释)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意思解释)
- 欲速则不达(意思解释)
- 连车平斗(意思解释)
- 无所用心(意思解释)
- 随俗雅化(意思解释)
- 角巾东路(意思解释)
- 国士无双(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木本水源 |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聋者之歌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穷乡僻壤 |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各行各业 |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