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出处《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基础信息
拼音zi li li ta
注音ㄗˋ ㄌ一ˋ ㄌ一ˋ ㄊㄚ
感情自利利他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释)
- 个人主义(意思解释)
- 色飞眉舞(意思解释)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释)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释)
- 臭名远扬(意思解释)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释)
- 来踪去迹(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算尽锱铢(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豁然开朗(意思解释)
- 首尾两端(意思解释)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释)
- 鸡毛蒜皮(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学无止境 |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
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动天地,感鬼神 |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
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鬼怕恶人 |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
出师无名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