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
词语解释
疮痍[ chuang yi ]
1. 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
例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杜甫《北征》
英desolation after destruction or a disaster;
引证解释
1. 创伤。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陈书·世祖纪》:“讨 陈寳应 将士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復其家。疮痍未瘳者,给其医药。”
清 黄遵宪 《降将军歌》:“岛中残卒皆疮痍,其餘鬼妻兵家儿。”
2. 比喻灾害困苦。
引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然其祸累世不復,疮痍至今未息。”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戒石铭》:“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元 耶律楚材 《送德润南行》诗:“燕然 民庶久疮痍,摩抚疮痍正此时。”
清 孙枝蔚 《五月楼居雨凉欣赋》诗:“感此午时风,何让丰年金。疮痍徧宇宙,得酒忍独斟。”
3. 指困苦的民众。
引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4. 指疮疡。
引《法苑珠林》卷七八引《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身生疮痍,口气臭处,与人无亲,旷地狱来。”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庐州诗》:“张侯 及内子,遍体生疮痍,爬搔疼彻骨,脱衣痛粘皮。”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附<小浮梅闲话>》:“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
5. 伤害;损害。
引《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卒灭 晋 氏,疮痍中国者三十餘年,皆 光远 为之也。”
国语辞典
疮痍[ chuang yi ]
1. 创伤、伤痕。也作「创夷」。
引《抱朴子·外篇·自叙》:「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
2. 比喻灾害或战乱后民生凋敝的情形。唐·杜甫〈雷〉诗:「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天子悯疮痍,将军禁卤掠。」也作「创夷」。
分字解释
造句
1., 最后一个敌人在血泊里倒下,战争胜利了,满目疮痍的战场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只是那命悬一线的惊心动魄始终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2.四月伊始,便步入了伤感。春天渐渐地不像春天,只消两场春雨,便将百花摧残,将春天打得半身不遂,只剩下尽目疮痍,满心凋敝。春天太脆弱了,用匆匆带走了古今多少眼泪和悲悯?
3., 四周疮痍满目:树木连根拔起,农田被坦克和炸弹摧毁,房屋倒塌,成为颓垣败瓦。
4.已经半年不见雨水的黄土地上,饿殍遍地,满目疮痍,成千上万的雁门百姓横七竖八地躺在大街上,嗷嗷待哺。
5.第三年你重拾盔甲重拾坚强,在满目疮痍的土壤上,开辟出凄丽战场,任歌声回荡,安静安然安详。十四阙
6.惊心动魄后的小村庄没有了往日的安详和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毫无生气的哀号。
7.倾听着欢快的音乐,想尽量使自己的心能愉快些,然而被耳根过滤之后却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象是一场暴风雨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备显凄冷。
8.龙捲风有千军万马般的威力,扫过之处尽是满目疮痍。
9.我的心里有座山,你是山上唯一的客,你若快乐,它便苍松翠竹,漫山遍野桃红柳绿,你若悲伤,它便冰天雪地,视野所及满目疮痍。亲爱的七夕快乐!
10.整个幽云是满目疮痍、流民遍野,到处尽是行乞街头、啼饥号寒、嗷嗷待哺的饥民。
相关词语
- lang chuang狼疮
- qian chuang bai kong千疮百孔
- man mu chuang yi满目疮痍
- man mu chuang yi满目疮痍
- wan rou yi chuang剜肉医疮
- dou chuang痘疮
- jin yi金痍
- cuo chuang痤疮
- hao rou wan chuang好肉剜疮
- ban chuang板疮
- yan qian chuang眼前疮
- chuang yi创痍
- wan rou sheng chuang剜肉生疮
- tian chuang天疮
- chuang jia疮家
- xun chuang讯疮
- nong chuang脓疮
- ru chuang褥疮
- dong chuang冻疮
- wan rou bu chuang剜肉补疮
- bi chuang鼻疮
- shu chuang树疮
- chuang yi wei chou创痍未瘳
- yang mei chuang杨梅疮
- yi wei痍痏
- she chuang蛇疮
- du chuang毒疮
- wan rou cheng chuang剜肉成疮
- chuang ba疮疤
- chuang jie疮疖
- chuang you疮疣
- chuang li疮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