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
词语解释
匹夫[ pi fu ]
1.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清·刘开《问说》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英ordinary man;
2. 独夫。多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
例匹夫休得逞强!——《三国演义》
英an ignorant person;
3. 骂人的话。
例匹夫安敢欺我耶。——《三国演义》
英abuse sb.;
引证解释
1.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引《左传·昭公六年》:“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
《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汉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称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
唐 刘德仁 《长门怨》诗:“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釵嫁匹夫。”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国朝之制, 满 汉 平等, 汉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
2. 独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
引《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宋 苏轼 《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余素以豪杰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3. 指平常的人。
引《晋书·刘隗传》:“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请免 龕 官,削侯爵。”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叶君健 《自由》三:“这倒不是单纯为了友谊和对您的敬佩,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桑梓的利益,为了匹夫的责任。”
4. 詈词。犹言家伙,东西。常用来指斥无知无识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
引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匹夫,造言欺我,合当斩首!”
《说唐》第十六回:“这老匹夫,合当要死,待我出去斩了他。”
国语辞典
匹夫[ pi fu ]
1. 平民、百姓。
引《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2. 一个人。
引《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3. 贱称对方。多用于责骂之词。
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麤。」
《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
英语ordinary man, ignorant person, coarse fellow
法语homme du commun, homme vulgaire
分字解释
造句
1.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监督匹夫有责。
2.我常常有匹夫之勇的一瞬。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好你个风战天老匹夫!居然敢质问陛下!你难道不知道这可是欺君之罪吗?
5.在动乱中团结,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发展中团结,因为求进。在生活中团结,因为我们彼此关心,爱护。因为团结,所以总能够战胜困难,赢得最终胜利!
6., 从历史的层面进行分析,唐雎凭借匹夫之勇震慑不可一世的秦王,并且要挟其保存安陵君的地盘,这从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而言,近乎渺茫。
7.哦,原来是民壮啊,那更加的不成体统了,居然和朝廷官军争道,他们的领队呢,怎么不见过来见礼,真真是村野匹夫,冥顽不灵。
8.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9.兵贵神速,迟则生变,这样一来战略如何施展?匹夫坏吾大事。
10.在动乱中团结,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发展中团结,因为求进。在生活中团结,因为我们彼此关心,爱护。
相关词语
- wai ming fu外命夫
- huang yi fu黄衣夫
- pi ma匹马
- fu ren夫人
- gong fu工夫
- gu fu姑夫
- nei ming fu内命夫
- wang yi fu王义夫
- jie fu节夫
- ti fu体夫
- gong fu功夫
- min fu民夫
- li fu里夫
- ma pi马匹
- li fu力夫
- yi fu一夫
- fu chai夫差
- bai fu zhang百夫长
- yi pi一匹
- dong fu冬夫
- ye fu也夫
- shui huo fu水火夫
- fu rao夫襓
- zhao fu zi赵夫子
- zai fu ya宰夫衙
- fu xu夫壻
- wo er fu jiang沃尔夫奖
- fu yu夫余
- ma er dai fu马尔代夫
- yuan fu元夫
- zhu fu zi朱夫子
- fu ma夫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