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
词语解释
兵力[ bing li ]
1. 某一军队花名册上的人员或部队数。
例每一方都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
英military strength;
2.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装备。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例将挟兵力以行大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一个营的兵力,一千人的兵力。
引证解释
1.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
引《战国策·秦策一》:“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其城寨内兵力单弱,必不敢出城,不过自守而已。”
老舍 《四世同堂》九:“他们有极大的侵略野心,而没有整个的用兵计划与庞大得足以一鼓而攻下华北的兵力。”
国语辞典
兵力[ bing li ]
1.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
引《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
《儒林外史·第一回》:「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
英语military strength, armed forces, troops
法语force militaire, forces armees, troupes
分字解释
造句
1.可是他们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来分兵把守啊,如果他们有那么多兵力早就倾巢而出向自己围攻过来了。
2.他侦察敌人兵力薄弱的位置,对其要塞不予理睬。
3.要想达到节约兵力的目的,就必然利用突然性和快速性。
4.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毛泽东
5.在整体上,中国军队以一部集中华北,重叠配备设防,阻击华北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同时以最小限度兵力守备华南沿海各要地。
6.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有必要特别注意使侧翼不致遭到意外的攻击。要做到这一点,配置在侧方的兵力就必须比单纯侦察敌人时强大。
7.防御军队应运用一切手段粉碎敌人的首次强攻,尽管采取迟滞的行动,力求国家命运免受危险,待敌人一部分兵力疲惫不堪、精疲力竭、或者由于要占领所侵占的省区,掩蔽要塞、防守驻地、保障作战线和补给站的安全等而形成分散时,再寻机与之决战。
8.“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
9.方志敏执行了毛*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针对当时赣东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打不打操之于我”。
10., 在拟订战斗许多时应该遵循的第一个观点是,找出敌人力量的各个重心,并且尽可能把这些重心归结为一个重心。第二个观点是,把用来进攻这一重心的兵力集中使用于一次主要行动上。
相关词语
- dian li电力
- zhi li致力
- quan li权力
- lao li劳力
- sheng ming li生命力
- shi li食力
- ting li听力
- li zuo力作
- xi li li吸力力
- jing pi li jin精疲力尽
- ba li men巴力门
- yong li用力
- li zheng力正
- si li fa俟力伐
- li min力民
- li qi力气
- zhu li主力
- wu li物力
- zhi li智力
- tong li niao同力鸟
- li ou力偶
- yin li chang引力场
- ma li马力
- zhuo li着力
- zhu dong li主动力
- min bing民兵
- hao li bao好力寳
- li gong力攻
- li zheng力政
- re li xue热力学
- jie li bang接力棒
- li yan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