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
词语解释
避难[ bi nan ]
1. 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
英take refuge;
2. 寻求庇护所。
英seek asylum;
引证解释
1.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
引《韩非子·说林上》:“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其族人曰:‘ 晋 近,奚不之 晋 ?’ 庆封 曰:‘ 越 远,利以避难。’”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 交州。”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
机灵 《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 香港 《文汇报》的创刊。”
2. 谓避开困难。
引《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
《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天璋 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戴裔煊 《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
国语辞典
避难[ bi nan ]
1. 逃避灾难或迫害。
引《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瑯琊。」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
近避乱 避秦 逃亡 亡命
分字解释
造句
1.他乘坐的是英国的军用喷气机,一到英国就立即申请了政治避难。
2.35岁的代静是五显岗一家农家乐的老板,泥石流发生之后,他立即挨个房间敲门,让家人和店里的20多个客人都逃到门外空旷的地方避难。
3.比利时给予政治难民避难权。
4.一百十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
5.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
6.上帝的意志是无知的避难所。斯宾诺莎
7.去年,有2万9千多人以各种不同的缘由在美国获得了避难权。
8.联合国难民署说,大约有30万流离失所的人生活在遍布瓦武尼亚、贾夫纳和亭可马里区的40个紧急避难所。
9.在纽约城,不顾安全工程师的一再请求,意义重要的火灾避难训练在摩天大楼里仍旧没有强制执行。
10.报血仇者若在避难城边界以外遇见了他,将杀人者杀死,他并不犯流血的罪。
相关词语
- tao bi逃避
- nan shang jia nan难上加难
- bi kai避开
- nan ting难听
- wei gan bi shi煨干避湿
- nan dao难道
- jian nan艰难
- bu ke bi mian不可避免
- nan guai难怪
- ku nan苦难
- hui bi回避
- nan hu qi nan难乎其难
- nan yi难以
- bian nan辩难
- nan de难得
- bi zheng dian避正殿
- bi zheng qin避正寝
- bi zheng tang避正堂
- nan ti难题
- kun nan困难
- bi ji避寂
- xing lu nan行路难
- nan shuo难说
- you jia nan ben,you guo nan tou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 nan guo难过
- li bi力避
- nan min难民
- nan dian难点
- nan yi zhi xin难以置信
- nan shi难事
- nan yu难于
- wang wu nan xiao枉物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