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ci

讽刺

词语解释

讽刺[ feng ci ]

1.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指责和嘲笑。

不要讽刺人。

satire; mock;

引证解释

1. 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

《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唐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 梁建 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2. 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国语辞典

讽刺[ feng ci ]

1. 以隐微的方式嘲讽讥刺。

如:「这是一部讽刺社会乱象的电影。」

讥讽 讥嘲 讥刺 嘲讽 嘲笑 挖苦

奉承 恭维

分字解释

※ "讽刺"的意思解释、讽刺是什么意思由语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弯起嘴角也讽刺地笑,真是的,可怜我年少不更事,被玩弄在股掌之上。人总是慢慢学乖,逐步建造起铜墙铁壁保护自己。

2.再也没有弯曲的街道了,再也没有古旧的房屋了,花园中再也没有井了,城市里如果有私人花园的话,常常好象是一幅讽刺画。

3.说来讽刺,整个西陆最富特色的景观,不是大陆北境的皑皑白雪,也不是南部一望无垠的田园风光,而是横亘于各国边境的森严壁垒。

4.这一季的主题吸收了70年代讽刺和幽默的关键元素,隐射出风靡一时的迪斯科音乐的绚幻影像。

5.以不拘一格、强烈的电影独立性、对社会与政治常具讽刺观点著称的阿特曼,作品包罗万象。

6.这时赵金斯还在毫不觉察地胡诌吹牛啰嗦。不用说,他会继续喊叫和嚷嚷到末了,至少也要嚷嚷到人们肯听他的时候为止。用讽刺的力量改变不了人和势利之徒的本性,正好比你在驴背上抽它多少棍子,也不能把它变成美丽的斑马。萨克雷

7.作品的主题从对塔罗牌的戏仿到文艺风格的讽刺作品,包罗万象。

8.讽刺作品使我们排除了自满情绪,并愉快地惊叹道许多我们毫无疑问地接受的价值观是错误的。

9., 每个人的内心,大抵都是个森林,有怒吼的老虎,也有温寻绵羊。对失职的下属、说坏话的朋友、不忠的伴侣,曾按这本书按捺过怨气恶言;但,对于牵涉众人之事,惭愧兼后悔的是,仍然忍不住下笔时那尖刻讽刺的诱惑。林夕

10.他的画大多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幽默感极强,估计警察看后都会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