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zhi

体质

拼音ti zhi
注音ㄊ一ˇ ㄓˋ

繁体體質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体质[ ti zhi ]

1. 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虚弱的体质迫使他到南方去居住。

physique; constitution;

引证解释

1. 体与质;形体与质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同声相应,高下不必均也;同气相求,体质不必齐也。”
邢璹 注:“初四二五三上,同声相应不必均高卑也,同气相求不必齐形质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紬与缎之体质不光,花纹突起者,即是精中之麄,深中之浅。”

2. 身体素质。

《晋书·南阳王保传》:“保 体质丰伟,尝自称重八百斤。”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妇女缠足......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人类体质的变化是由劳动决定的,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3. 指形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上好食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盘而进,中有擘之不裂者。上疑其异,乃焚香祝之。俄倾自开,中有二人,形眉端秀,体质悉备。”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联句》:“久厌官局检,聊休体质舒。”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风节持以雅素,体质直而端庄。”

4. 指本质;气质。

《朱子语类》卷一:“《正蒙》有一説好,只説金与木之体质属土,水与火却不属土。”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生虽非甚聪慧,然甚得狷者体质,有独行之意。”

国语辞典

体质[ ti zhi ]

1. 身体。

《晋书·卷三七·宗室传·高密文献王泰传》:「保体质丰伟,尝自称重八百斤,喜睡。」

2. 身体的健康水准和抵抗疾病的适应能力。

《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体质方刚,器干强固。」

分字解释

※ "体质"的意思解释、体质是什么意思由语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我很担心他那弱不禁风的体质,如何撑得起全家的重担。

2.营养和谐,锻炼加强,温补养身,睡眠足量,调解体质,和谐心理,万事如意,自然一份好身体,世界强化免疫日,为了身体,为了工作,为了明天,为了生活,健康从小事做起,免疫从平时。

3.为了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新龙企业严格按照ISo9001:2000的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体质认证。

4.然而,在他离开之前,大师低声对他说:“随心所欲需要强健的体质作保证。”。

5.他童年时代体质孱弱,在家读书读到九岁才转入当地的公立学校。

6.因为我每天长跑,不但增强了体质,还能够跑得很快。

7.全民健身是好事,共同运动强体质。结伴相邀来锻炼,精神饱满体康健。各项运动都参与,互相交流添乐趣。心情欢畅快乐扬,百炼成钢幸福长。

8.从耳朵看体质:耳朵厚而大表明肾气充足;反之是肾气亏虚。耳朵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先天营养状况很好;耳朵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体质先天不足。

9.因为我每天长跑,不但增强了体质,还能够跑得很快。

10.李相的体质是异象水属性‘百川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