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
词语解释
汗青[ hàn qīng ]
⒈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英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⒉ 借指史册。
例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英historical records; chronicles; annals;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一说,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参见“汗青头白”。
引宋 朱熹 《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 时亭 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伙,汗青恐无日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亲覩其汗青,或经营工业而指垂成于旦夕。”
⒉ 借指史册。
引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汉 子陵,晋 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孙华 《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国语辞典
汗青[ hàn qīng ]
⒈ 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参见「杀青」条。
⒉ 书册、史简。
引《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近史册
最近近义词查询:
自暴自弃的近义词(zì bào zì qì)
全年的近义词(quán nián)
搁置的近义词(gē zhì)
摇摇欲坠的近义词(yáo yáo yù zhuì)
流露的近义词(liú lù)
门户的近义词(mén hù)
商铺的近义词(shāng pù)
内里的近义词(nèi lǐ)
手下的近义词(shǒu xià)
好听的近义词(hǎo tīng)
时髦的近义词(shí máo)
手脚的近义词(shǒu jiǎo)
乐园的近义词(lè yuán)
道士的近义词(dào shì)
讲话的近义词(jiǎng huà)
打针的近义词(dǎ zhēn)
组成的近义词(zǔ chéng)
要是的近义词(yào shì)
演奏的近义词(yǎn zòu)
东洋的近义词(dōng yáng)
塑像的近义词(sù xiàng)
或许的近义词(huò xǔ)
拜别的近义词(bài bié)
答应的近义词(dā yìng)
盘查的近义词(pán chá)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