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注释
住:停,止,停留。
星星:头髮花白貌。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作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辛弃疾简介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出自 《五代》 李煜: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出自 《宋代》 欧阳修: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自 《唐代》 张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出自 《宋代》 陈亮: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出自 《清代》 张惠言: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