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江淹 > 江淹代表作品

江淹的诗词

本页收录江淹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江淹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江淹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江淹代表作品、或喜欢的江淹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杂三言五首 其四 悦曲池

南北朝:江淹

北山兮黛柏。南江兮赪石。赪峰兮若虹。黛树兮如昼。

暮云兮十里。朝霞兮千尺。千尺兮绵绵。青气兮往旋。

杂三言五首 其三 镜论语

南北朝:江淹

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惟鲁滨之一叟。信衔道而探寂。

世艰险而多阻。君英明而不革。讲业兮齐卫。论精兮汴泗。

杂三言五首 其二 访道经

南北朝:江淹

百学兮异文。锦派兮绮分。珍君之言兮皦无际。悦子之道兮迥不群。

澹深韵于白水。俨高意于浮云。轨贤豪于后学。轶望识于前文。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二 陶徵君潜田居

南北朝:江淹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一 谢仆射混游览

南北朝:江淹

信矣劳物化,忧襟未能整。薄言遵郊衢,总辔出台省。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 殷东阳仲文兴瞩

南北朝:江淹

晨游任所萃,悠悠蕴真趣。云天亦辽亮,时与赏心遇。

青松挺秀萼,蕙色出乔树。极眺清波深,缅映石壁素。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九 许徵君询自叙

南北朝:江淹

张子暗内机,单生蔽外象。一时排冥筌,冷然空中赏。

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采药白云隈,聊以肆所养。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八 孙廷尉

南北朝:江淹

太素既已分,吹万著形兆。寂动苟有源,因谓殇子夭。

道丧涉千载,津梁谁能了。思乘扶摇翰,卓然凌风矫。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七 郭弘农璞游仙

南北朝:江淹

崦山多灵草,海滨饶奇石。偃蹇寻青云,隐沦驻精魄。

道人读丹经,方士炼玉液。朱霞入窗牖,曜灵照空隙。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六 卢郎中谌感

南北朝:江淹

大厦须异材,廊庙非庸器。英俊著世功,多士济斯位。

眷顾成绸缪,乃与时髦匹。姻媾久不亏,契阔岂但一。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三 左记室思咏史

南北朝:江淹

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百年信荏苒,何为苦心魂。

当学卫霍将,建功在河源。圭组贤君眄,青紫明主恩。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四 张黄门协苦雨

南北朝:江淹

丹霞蔽阳景,绿泉涌阴渚。水鹳巢层甍,山云润柱础。

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燮燮凉叶夺,戾戾飔风举。

杂体诗三十首 其十二 陆平原机羁宦

南北朝:江淹

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

流念辞南澨,衔怨别西津。驱马遵淮泗,旦夕见梁陈。

效阮公诗十五首 其三

南北朝:江淹

白露淹庭树,秋风吹罗衣。忠信主不合,辞意将诉谁。

独坐东轩下,鸡鸣夜已晞。总驾命宾仆,遵路起旋归。

效阮公诗十五首 其二

南北朝:江淹

十年学读书,颜华尚美好。不逐世间人,斗鸡东郊道。

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一旦鹈鴂鸣,严霜被劲草。

杂体诗三十首 其三十 休上人怨别

南北朝:江淹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八 谢光禄庄郊游

南北朝:江淹

肃舲出郊际,徙乐逗江阴。翠山方蔼蔼,青浦正沈沈。

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浔。风散松架险,云郁石道深。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七 袁太尉淑从驾

南北朝:江淹

宫庙礼哀敬,枌邑道严玄。恭洁由明祀,肃驾在祈年。

诏徒登季月,戒凤藻行川。云旆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九 鲍参军昭戎行

南北朝:江淹

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

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戎马粟不暖,军士冰为浆。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六 王徵君微养疾

南北朝:江淹

窈蔼潇湘空,翠涧澹无滋。寂历百草晦,欻吸鹍鸡悲。

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炼药瞩虚幌,汎瑟卧遥帷。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四 颜特进延之侍宴

南北朝:江淹

太微凝帝宇,瑶光正神县。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

列汉构仙宫,开天制宝殿。桂栋留夏飙,兰橑停冬霰。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五 谢法曹惠连赠别

南北朝:江淹

昨发赤亭渚,今宿浦阳汭。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

芳尘未歇席,零泪犹在袂。停舻望极浦,弭棹阻风雪。

杂体诗三十首 其二十三 谢临川灵运游山

南北朝:江淹

江海经邅回,山峤备盈缺。灵境信淹留,赏心非徒设。

平明登云峰,杳与庐霍绝。碧障长周流,金潭恒澄彻。

古意报袁功曹诗

南北朝:江淹

从军山陇北,长望阴山云。泾渭各异流,恩情于此分。

故人赠宝剑,镂以瑶华文。一言凤独立,再说鸾无群。

迁阳亭诗

南北朝:江淹

揽泪访亭候,兹地乃闽城。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

瑶涧夐崭崒,铜山郁纵横。方水埋金雘,圆岸伏丹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