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居易的诗 > 燕诗示刘叟

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燕诗示刘叟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

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

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

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

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

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

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

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

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

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注释

翩翩(piān):鸟飞轻疾的样子。

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索食:求食。孜(zī):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黄口:小儿。《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

觜 (zī ):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敝(bì):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

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须臾(yú):顷刻;瞬间。

雏(chú):幼小的鸟。

刷毛:整理羽毛。

庭树枝:庭院里的树枝。

“举翅”句: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头看。

啁啾(zhōu jiū):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参考资料:

1、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4-15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9-130

燕诗示刘叟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根据题目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孩子独自远走高飞的刘姓老汉。

燕诗示刘叟鉴赏

  赏析此诗的内容,要能够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雌与雄为叟,四儿为爱子。

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共有诗(2585篇)

猜你喜欢

伯友夜半酒醒戏举一首

: 刘崧

对酒不能饮,高人方醉眠。衣裳侵石冷,冠帻挂云偏。

地迥星联户,风澄露满天。冥冥清夜过,惊起问初筵。

瑞鹤仙 梨花

近现代: 黄绮

院深人寂寂。怯细雨朝寒,睡浓无力。临轩一声笛。

甚惊心难定,玉阶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归途应忆。

高宗明堂前朝献景灵宫十首

: 真宗

玉气如虹,岂缯弃笥。

既奉既将,亦奠在位。

句 其三

宋代: 吕大防

树向仙山老,枝经汉水燔。

春日郊行杂咏 其八

: 弘历

掩映耕云种雨家,金吾行处不教哗。豳风图画谁传得,海子门西十里斜。

宝气亭三首

宋代: 赵蕃

徐家笔力见南唐,今代更推江夏黄。

屹立二碑端不朽,未输滕阁擅三王。